- · 《数学教育学报》栏目设[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数据库[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投稿方[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征稿要[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刊物宗[09/30]
小学数学满分,升初中后直线下降,可能是数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小莉正读七年级,她的数学成绩让妈妈烦恼且困惑。在小学时候,数学是小莉的强项,每次考试差不多都是满分,可一上初中,就象变了个人似的,数学成绩直线下滑,单元测验分数第
小莉正读七年级,她的数学成绩让妈妈烦恼且困惑。在小学时候,数学是小莉的强项,每次考试差不多都是满分,可一上初中,就象变了个人似的,数学成绩直线下滑,单元测验分数第一学期还有80多分,第二学期就直接掉到了60多。
孩子学习态度很端正,也很勤奋,无不良习惯,这成绩下滑得莫名其妙,孩子自己也说不清楚原因,家长也急得不得了。
为了帮助小莉找到问题的症结,我对孩子进行了一些测试,发现孩子的主要问题是其数学思维还停留在小学阶段的算术思维,而没有转换到初中数学所需要的代数思维。
1 算术思维与代数思维
可能还有不少家长不明白算术思维与代数思维的区别。记得在上世纪,小学的数学教材名称就是《算术》,而初中数学的教材名称为《代数》,后来都统一称为数学。
在我国古代的数学研究中,算术和代数是不分家的。我国著名的数学著作《九章算术》和《周髀算经》既包含算术的内容,也涵盖了早期代数研究的一些成果。
通俗地说,算术就是研究数的性质与运算,主要是四则运算的应用。而代数,则是用字母或符号代替数字,研究数量之间的普遍关系,总结系统性地解决问题的方法,其核心部分是方程表达与方程思维。
2 两种思维的具体表现
碰巧的是,我在辅导个六年级孩子数学时,就遇到过一个典型案例。当时我给了孩子一道数学题:
沿圆柱的底面直径把它剖开,剖面的面积是60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侧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不一会,孩子兴奋地告诉我:“我算出来了!”,我问她是怎么算的,她告诉我:是用特殊数字来算的,把圆柱的高看成是10,底面周长就是6,这样可以算出结果。
单从这道题计算结果来说,孩子的答案是正确的。但孩子的解题过程暴露了她“顽固”的算术思维:她只会用具体的数字和数字间的运算来解决问题,而不是运用底面周长与高、侧面积之间的固定关系(各种计算公式)来思考问题。这种思维习惯如果不能顺利转换,上初中后数学可能会遇到更多的困难。
而用代数思维来解这道题,其过程应该是这样的:
2rh=60 ,r=30/h,
S侧=2лrh=2лh×30/h
得到结果:60л=188.4(平方厘米)
在解题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问题,高(h)虽然不知道是多少,但运用公式来解决问题时,它并不需要知道,它只需要以一个字母(代数形式)出现在运算过程中即可!这就是代数思维!
而有些孩子,在观察题目后,发现底面半径也不知道,高也不知道,就不知如何是好,只能用特殊数字来替换计算,这就是缺乏代数思维的表现。
3 如何培养代数思维
我们刚才讲过,代数思维的核心是方程,是不是孩子等到学方程时,才开始形成代数思维呢?
其实在算术教学过程中,也可以培养孩子的代数思维。我们来举一个例子。
在教低年级孩子数学时,我们最初会教孩子6+9=15,然后会有这样的算式要求孩子计算:
6+=15,这括号中的数字填什么呢?
有的孩子会这样计算,6+1等于7,加2等8,一直加到9才等于15,这就是最初的算术思维。
有的家长或者老师会教孩子,用15-6,就可以得到9,因为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呀,孩子也就这么计算了,但孩子并不明白逆运算的含义,只是这么记着,这么去运算。还是没有从思维上去真正理解。
其实我们观察一下题目,那个括号是还可以画成一个方框,一个圆圈,也可以写成6+X=15,其数学含义是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在教孩子最简单算术时,其实也是在解方程,只不过我们没有用方程的思想去教孩子。
而解这个方程,是要根据等式的性质,在等号两边同时减去6,得到X=9,这也就是刚才家长教的,用15减去6呀,就这么计算!可没讲清楚为什么是要减去6。
可能又有家长会说了,我讲逆运算,你说没有用代数思维,孩子只是记住,不明白内涵,那你讲等式性质,孩子就明白了吗?
我有方法让孩子明白什么叫等式的性质,我会这么和孩子讲:
数学教育学报投稿 | 数学教育学报编辑部| 数学教育学报版面费 | 数学教育学报论文发表 | 数学教育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学教育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