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学教育学报》栏目设[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数据库[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投稿方[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征稿要[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刊物宗[09/30]
高一数学该怎么学?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高一数学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学好高一数学,既关系着后续高二、高三数学的学习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分科选课的组合和日后的工作岗位
高一数学是初高中衔接的关键阶段,能不能学好高一数学,既关系着后续高二、高三数学的学习好坏,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和决定着新高考改革下学生分科选课的组合和日后的工作岗位性质。
关注和做到了以下几点,能帮你尽快入门并迅速提高数学成绩。
第一,提前预习。
在难度上,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要难一些;在课堂容量上,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要大一些;在讲课进度上,高中数学比初中数学要紧一些。
基于高中数学的这些不同于初中数学的特点,决定了刚初中毕业的高一新生接受新课的效果往往不如人意。
那么怎么有效解决这一问题呢?一个简便、易行的方法就是提前预习。在老师讲新课时提前预习就可以保证自己在听老师讲新课时做到重点明确、有的放矢。也可以减少听新课时的思维任务量,从而保证自己更好地跟着老师的思路学习,呀让自己有更多的精力去克服新课中的重难点。
第二,课后复习。
俗话说得好,“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就是说很多知识不记下来复习是容易遗忘的。重点、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自然也离不开课后复习。
为了在每天大容量的新知识学习中巩固好所学的重难点知识,高一新生一定要在课下抽出一定的时间来对当天甚至近几天所学的重难点知识进行有效的复习和巩固。课后复习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复习课本、复习笔记、复习自己积累的典型例题的解题方法和解题技巧。
有的老师和专家建议每个学生都要有个积累本和纠错本。我认为积累本和纠错本不是对每个学生都有显著效果,因为一方面知识记录得太分散不利于知识的复习和知识的系统;另一方面,高中课程紧没有太多闲置的时间去搞形式上太繁杂的东西。但是大家尽可以试试后,根据收获的大小来决定要不要把积累本和纠错本长期坚持利用下去。
第三,查漏补缺。
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高中数学的重点有些时候是不一样的,这就导致高一新生在初中学的没掌握好的非重点知识到了高中数学课程里却成了重点。而且高中数学的学习不可避免地要经常用到这些初中数学的非重点知识。
这个时候,对自己数学知识在初高中阶段的纵向上的查漏补缺就成了必不可少的手段了。建议高一新生在必要时随时备着相关初中数学课本或是初中知识总结大全之类的辅导书。
每当在高一数学课上遇到初中数学的知识而自己又恰恰没掌握住的时候,就要及时的复习、理解并掌握好。通过这样纵向地、有针对性地对数学知识的查漏补缺,就能快速补足学好高中数学所必需的重点知识。
第四,寻求帮助。
高中数学跟初中数学比起来,还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更加注重对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对学生各个数学能力的要求也更高。再加上高中数学的难度大、课程紧,不是总有富余的时间去及时补上新知识的漏洞的。
高一新生在课下积极思考的同时,如果时间实在不够用时就要学会积极地向同学和老师寻求帮助。这样能让自己尽快补足知识上的短板,从而避免知识上的掉队。
值得注意的是,切不可因过于重视请教同学和老师,而忽视了自己学习数学的积极主动性。因为对任何一个学生来说,积极主动地学习数学才是培养数学各方面能力、素养的“捷径”。离开了自己积极、主动地学习,一切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培养也基本就成了痴人说梦。
第五,尽早开始对数学能力和数学素养的培养。
在新高考体制的改革下,要学好高中数学就必然离不开数学素养的培养。而数学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高考要求的数学素养等到高三再去培养就太晚了,也是很难培养出效果的。
很多教育专家告诫我们,高中生数学思维和数学素养的培养一定要在高一刚入学的那天起就开始有规划、有目的地去着手培养。
高一新生在数学课上学到的数学素养和数学思想要及时总结、归纳和整理。做题时不但要注重这道题所涉及的知识点的积累,更要注重解题过程中所蕴含的数学思想、解题方法等数学素养在数学题目中的应用和体现。
最后,高中阶段可以说是每个人学生生涯中最艰苦的学习阶段。高一新生一定要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去克服一切艰难险阻。要用足够的恒心、毅力和远大志向去把“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这句名言和真理贯彻到底。切不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追求一时的轻松和安逸而贻误终身。祝愿所有的高一新生都能刻苦学习、学业有成!
文章来源:《数学教育学报》 网址: http://www.sxjyxbzz.cn/zonghexinwen/2021/0430/820.html
数学教育学报投稿 | 数学教育学报编辑部| 数学教育学报版面费 | 数学教育学报论文发表 | 数学教育学报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数学教育学报》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