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数学教育学报》栏目设[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数据库[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投稿方[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征稿要[09/30]
- · 《数学教育学报》刊物宗[09/30]
90岁老农用40年推导数学公式,数学专家却说:类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科学家\"这一词语越来越
\"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鲁迅《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民间科学家\"这一词语越来越像个贬义词。这一群体每年都会搞出大量的、违反基础学术理论的荒谬学说和发明,而数学、物理领域更是\"民科\"们发力的重点区域。
尤其是黎曼猜想等世界知名的理科难题,更是引得无数\"民间高手\"前赴后继,据说每年民科们每年就歌猜问题证明给中科院寄去的信件,连起来能够围绕地球一周。
今天咱们要讲的这位老爷子虽然也是为民间科学家,但却是踏踏实实的那种,就以研究数学为乐,本着帮助村民的初心而推导出了两套数学公式。本来他因此收获了外界一致好评,但拿去给数学专家看,却获得了:\"类似祖冲之,已经过时了\"的评价,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黄锦云今年已经九十岁了,是浙江衢州龙游县庙下乡庙上新村人,在一众村民眼中可是一位\"大数学家\"。
黄锦云是村里老一辈人中学历最高的人,1949年建国之前他就已经高中毕业。别看如今高中是九年义务教育中的一环,放到民国时期,能读高中的都是实打实的\"文化人\",读个本科就能够称为\"先生\"。
不过由于各种原因,黄锦云错失了两个上大学的机会,最后安心在村里当起了会计。黄锦云的数学成绩特别好,当起会计那叫一个如鱼得水,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他也想用自己热爱的数学帮助村里的生活质量更上一层楼,于是他开始了长达40年的数学公式推导。
在黄锦云负责水稻育苗之前,当地每亩地要种多少秧苗全靠祖辈相传的经验来估计,没有一个具体的说法,就像中式菜肴的调味品放量永远都是\"少许、一些\"这些模糊不定的词,容易让人难以掌握。
经验估计法存在较大的误差,估计多了会浪费,估计少了补种又费时费力耽误收成,于是黄锦云轮到负责这一工作之后,他没有询问当地老农的做法,而是拿着尺子丈量出了稻田的精准面积,用数学的方法科学的算出了一共需要多少秧苗。他的办法相当科学,大幅度减少了每年村民们在秧苗上的浪费,村民们也因此夸赞黄锦云是村里的\"大数学家\"。
上新村由于林业资源丰富,村里有许多人靠山吃山,学会了运用竹、木来制作手工艺品,用勤劳的双手带领全家脱贫致富。但是木工手艺人同样也面临着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取材用料的时候,往往也会采用老一辈人的经验估计法来配备材料。
经验估计法不准确,村里的木工匠人们每年都会因为这一方法而浪费大量的木料,因此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本着替村民们减少损失的目的,黄锦云一致致力于研究木材体积测算公式。
白天他和其他家人一样在田地里务农,闲时便跑去木工师傅家里现场测量,夜晚回到书房就将门锁起来研究图纸。时光飞逝,老人的孙儿辈也都考上了大学,在城里有了工作,但他自己却仍在日复一日的研究木材的测算。
功夫不负苦心人,经过经年累月的研究,如今的黄锦云已经得出了两套完整、严密的数学公式。他相信自己的公式能够被世人认可,并在国内的木材行业进行推广,甚至还能写进学校的教科书内。
这些年来,黄锦云将自己的公式以及验算过程寄给了很多地方的教育机构和林业部门,但都没有引起重视。直到他将公式寄给《钱江晚报》之后,编辑部的工作人员这才找了当地数学专家一同研究老人的手稿。
经过专家们的仔细研究之后,得出老人的计算过程以及得出的结论都十分科学,但这公式并不具备可用性的结论。黄锦云的论证过程和我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很类似,都是用无限接近圆的多边形去估算圆的面积与体积。
的确这个思路很科学很正确,但却并不先进,目前咱们已经有了更先进、更合理且更快捷的公式来计算不规则形状的体积与面积。只不过由于黄锦云作为一个老人家,在了解新兴公式定理上肯定不那么方便,再加上他也没有深造的机会,所以哪怕他本着对数学的热爱花费了半辈子时间去推导定理,可却都成了无用功。
文章来源:《数学教育学报》 网址: http://www.sxjyxbzz.cn/zonghexinwen/2021/0508/845.html